<ol id="vlbhh"><del id="vlbhh"><dfn id="vlbhh"></dfn></del></ol><address id="vlbhh"><address id="vlbhh"><nobr id="vlbhh"></nobr></address></address>

<form id="vlbhh"><span id="vlbhh"><th id="vlbhh"></th></span></form>

    <form id="vlbhh"></form>

    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事件網絡輿情專報

    2020-12-09 14:41:29

    近日,江蘇南京警方搗毀了一個售假團伙,該團伙以直播帶貨的方式,3天內賣出了1.5萬支冒牌的“大牌”口紅。該團伙從其他渠道購買的假冒品牌口紅進價在5元-20元不等,再通過中介找網絡主播帶貨,利用直播間觀眾的撿漏心理,宣稱將市場價三百多的大牌口紅清倉大甩賣,以40-50元不等的價格售出。三天帶貨時間里,嫌疑人交代,他們的銷售金額高達130多萬元。


    輿論傳播演化


    1-201209145356214.png

    在@央視財經 于12月3日晚上8時許對此事進行報道之后,并沒有立刻引起大范圍公眾關注,輿情傳播由此進入醞釀期。4日,在@浙江公安 、@財經看點說 等媒體轉發博文、各地方媒體賬號截取博文內容對該事件進行關注報道后,熱度開始攀升?!叭臁?、“130萬元”、“進價5塊錢”等話題標簽中的精確數字表述以及金額懸殊抓住了網民注意力,后續隨著各路自媒體賬號加入輿論傳遞,將此事與以往直播帶貨熱點事件進行關聯報道,引發了網民的廣泛討論,輿情進入爆發期觸及波峰。截至12月8日,#直播帶貨三天賣出130萬元假口紅#話題下閱讀量達將近3億,討論數過萬。


    “貪便宜”的錯?情緒表態下的理性發散


    根據輿情監測系統的整理分析,此事件下網民情緒體現為負面情緒為主導,正面中立情緒顯弱勢的狀態,輿論焦點主要圍繞人、直播平臺、造假這三個層面展開。


    1-201209145425535.png

    圍繞人展開的輿論情緒多為負面表現,由于報道中所提真假口紅價格懸殊,網民對此事的情緒集中在對買假貨的人的批評與不理解上,認為買到假貨貪便宜心理要占據一大原因?!八詾槭裁催€有那么多人信低價大牌口紅”、“買的人咋想的”等評論獲得大量贊同,所使用的也是費解、疑惑、黑線的表情。


    除了部分網民單純情緒發泄性的表態之外,對事件本身進行分析的理性觀點也出現在話題討論區。該部分網民認為一味地批評消費者不可取,此次事件中的消費者是受害者,單單揪住一個貪便宜心理就開炮并不明智,有低價賣假的也有高價賣假的,低價瞄準人們的撿漏心理,高價瞄準的是人們高價買真貨的慣性思維。歸根結底,造假賣假這一行為才更可恨可恥。


    在此基礎上,輿論焦點圍繞直播平臺監管與打假的懲戒力度擴散,以數碼博主@數碼評測師 為例,別讓直播成了網絡詐騙的快消平臺、呼吁直播平臺更早、更快地推出更有力的監管的表態發言獲得大量網民認同。另一數碼博主@王隨機 則把關注點落到造假產業鏈這一角度,希望對造假賣假的行為加大監管與懲罰力度,同時也提醒了消費者要多留個心眼,理性消費。此類博主作為意見領袖的理性發言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網民對直播賣假貨事件的負面情緒擴散,把輿論的落地點引至看到問題、提出措施、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向上,輿論情緒得以趨于平和。


    如今直播賣貨盛行,直播間一般以極具煽動性的購買引導為特點,受宣傳刺激與價格刺激而產生的沖動性消費較多。幾場直播下來,所涉及商品品類雜,金額大,一方面大力度地帶動了消費不假,但另一方面,被爆出的隱患也不少。直播售假、夸大宣傳等新聞的頻繁曝光讓直播帶貨模式的爭議點持續增加,網民對直播帶貨這種銷售形式的不信任呈現加深之勢。面對發展快速的互聯網生態,監管措施與細化準則也亟需跟上。除了對平日里大眾網購、直播消費要慎重的警醒作用以外,該類事件曝光后如何規范直播帶貨、加大對夸大宣傳的懲戒力度、嚴抓嚴打造假販假等問題也成為消費者的主要訴求。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處理侵權內容。電話:16603434133)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