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 - 愛上秀-教育信息門戶網】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著孩子的間的各種矛盾,一件事情剛處理完又會出現另一些矛盾,久而久之,教師心理就會出現“無視孩子間的矛盾”,那后果會怎么樣呢?孩子會有什么反應呢?下面就我親身觀察到的案例與大家分享:
午餐過后,寶寶們開著小火車去散步,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火車出發了,辰辰排在婷婷的后面,辰辰就去拉婷婷衣服后面的帶子,婷婷立即回頭說:“不要拉我的帶子”,但辰辰不肯松手,婷婷嘟起小嘴生氣的說:“你干嘛拉我的帶子”,說著就將身體扭來扭去不讓他拉,辰辰剛一松手,婷婷就隨著隊伍走到了前面,辰辰立即追上去繼續拉住婷婷的帶子,這時婷婷大喊:“不要拉我帶子,再拉我去告訴老師”。
說著到了目的地,婷婷這時走到老師跟前說:“老師,辰辰拉我的帶子”,這位老師正好跟同事在交流著即將開會的內容,老師聽了婷婷的話:“快去和同伴玩”,這時婷婷又轉身向另外一名老師求助:“史老師,辰辰拉我的帶子”,史老師一邊幫著孩子系鞋帶,一邊說:“你自己告訴他不要拉”,婷婷想了一會兒,立即走到辰辰面前,緊緊的拉住辰辰的衣服,不讓他走,這時辰辰大叫“走開,走開,別拉我”,說著就要動手打婷婷,一場矛盾展開了••••••婷婷先是試圖自己處理與辰辰之間的沖突,多次警告無效之后才去告訴老師,誰知,兩位老師都采取了忽視的態度,于是,婷婷采用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來對付辰辰。顯然,教師的“不作為”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婷婷與辰辰之間沖突的升級,可見,教師對幼兒之間的沖突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應及時介入,妥善處理。在婷婷告狀后,應將辰辰請來,引導他換位思考:“如果別人總是拉你的衣服,你會感覺怎樣?”這既能使辰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能化解婷婷心中的不快。
所以我們教師不要忽視的孩子的話語,孩子有孩子的心里,我們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從而更好的教育好孩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