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信息還在整理中,以下信息為往年數據,僅供參考www.513921.com】
在協和,中西文化融合的教育理念不僅體現在使孩子們具備優秀的雙語學習能力、自信地立足于國際舞臺,更體現在致力于將他們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中華情懷、富有愛心的全球公民。正是因為認同這一理念,協和的家長們都在配合學校朝著這個目標共同助力于孩子們的完整成長。
協和的孩子們能沐浴在家校合力陽光般的氛圍中無疑都是幸運的,但并非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每個孩子都能如此。于是,協和與家長們共同努力,帶著孩子們參與到更多的公益活動中,讓他們幫助更多需要得到關愛的孩子們。公益的魅力往往體現在用愛傳遞愛,收獲快樂去傳遞更多的快樂。
《協和·愛》第五期,我們的公益故事來自于協和浦東校區先鋒融合課程1D班的學生張凱聞和他的爸爸媽媽。
張凱聞為新疆的孩子們送上自己心愛的玩具
協和一年一度的義賣活動
家校共育,榜樣力量無聲勝有聲
因為認同協和的育人理念,也了解過協和的教學環境,張爸爸和張媽媽在擇校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為張凱聞報名了協和。在張凱聞就讀協和一年的時間里,他參加了學校里組織的義賣活動,為云南的孩子們籌集善款;也參與了張爸爸自己發起的“我加壹”愛心活動,到新疆喀什地區看望那里的貧困兒童們。
對于張凱聞參加公益活動,張媽媽一直都是非常支持的。她希望習慣于衣來伸手的孩子知道奉獻也是一種快樂,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幸福。
“
早就聽聞協和注重美德教育,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云南愛心手拉手義賣活動,去年12月我和張凱聞第一次參與其中。雖然當時作為一年級學生,我們首次參加沒有經驗,但我們都積極響應。張凱聞拿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玩具、動畫書拍賣籌善款。我和另外一位媽媽擺放了DIY 手工藝品柜面,出售自己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為了能在義賣活動中籌得更多的善款,我連續努力了幾個晚上,還有張凱聞幫著我整理零件,終于把一個個DIY 手工包親手制作完成。雖然針線有點粗糙,但看著同學們支持的眼神,購買我們親手縫的鑰匙包、餐墊等,心里也特別暖意融融。
除了參與學校里的公益活動,我們自己也帶著張凱聞到新疆進行了一次公益絲綢之路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去到南疆喀什地區一些村民的家里,看到泥墻堆砌的院子里空空蕩蕩,孩子們大冷天光著腳在院子里走來走去。作為一個媽媽來說,我的心里是非常難過的。還有在很多村子里,有些家庭條件困難的孩子都沒法上學,從小在家幫大人負擔各種家務。
相比他們,張凱聞無疑是幸福的,因為他是家中的獨苗,四個老人都很寵愛他,所以他身上難免會有一些孩子脾氣,對包容和幫助別人沒有很直觀的感受。所以無論是學校里組織的義賣活動還是我們到訪新疆喀什幫助那里的孩子,我都是非常支持他積極參與的。因為對孩子而言,參與的過程很重要。這有利于他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體會助人之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幸??少F,效果比單純說教好得多。而且公益是雙向收獲的,受助者能得到關愛,給予者也能收獲快樂。我很欣喜地看到他上了學參加這些活動后發生的一些變化,比如他更樂于和同學們分享,知道攢下自己的零花錢和紅包為貧困兒童們買禮物和文具。
我希望以后張凱聞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也能一如既往地堅持做公益,學會做人是第一位的,我們不會光看分數,還要看他能走得多遠,站得多高,有多少正能量!。
”
張媽媽為云南愛心義賣活動制作的DIY手包
張凱聞和媽媽看望喀什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了解是什么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僅僅是年長的人給了他什么東西,還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給別人做了什么事。如果享受父母創造的幸福是他快樂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不好,他將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張爸爸自己做公益已有幾年的時間,所以他非常能體會樂于付出后的收獲,也希望今后與學校一起讓孩子們有更多的參與。
“
在做公益這件事上,我與協和的教育觀點是一致的。希望孩子們都能成為富有愛心的國際公民。其實在國外,做公益已經成為大家的一種生活習慣。家長們在要求孩子參與的同時,也應該成為他們的榜樣力量。所以我自己做公益活動也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當初發起“我加壹”的愛心活動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作為對自己的要求,因為做公益貴在“堅持”二字。另一個是希望我自己能夠帶動千千萬萬的和我一樣堅持做公益的人,將我們的愛心傳遞下去,幫助更多需要關愛的人。
上海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很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關懷都被越來越多的鋼筋樓宇而隔閡;獨生子女被家中的老人們寵愛因而缺乏了分享的意識。不像我小時候的弄堂生活,鄰里間互相照顧、互相幫助,孩子們經常在一起玩耍。正因為我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我希望孩子也能夠知道樂于付出和分享后的快樂。
有一次我去新疆喀什地區幼兒園探訪那里的孩子們,帶去了一些張凱聞小時候穿不下但還挺新的衣服,我特地拍了一張照片回來給他看,他看到后很開心地說:原來做公益這么簡單,我也能幫助到這些小朋友們。后來,我們帶著張凱聞親自去到喀什的幼兒園看望那些孩子們。張凱聞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出來和他們分享,其樂融融地玩在一起,其實他們之間的語言是互不相通的,彼此的交流僅限于簡單的“你好”、“謝謝”,但這絲毫沒有成為他們之間的障礙。
在學校里組織的義賣活動中,他也會把自己心愛的但用不到的玩具拿出來拍賣,還和他媽媽一起制作手工包。我一直相信“言傳身教”這四個字的力量,我希望在協和能舉辦越來越多充滿愛的正能量的活動,把愛灑滿更多地方。
”
張爸爸為新疆喀什幼兒園里的一個孩子穿上張凱聞同學小時候的大衣。
樂于付出,孩子讓小愛也溫暖
孩子在成長時期接受最多的一定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只有在家校合力的共同沐浴下,他才能有適合的土壤去孕育自己的種子。張凱聞的爸爸媽媽與協和一樣,都希望所有的公益都能從小做起?!靶 敝傅氖呛⒆拥哪挲g,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公益意識,讓他在自我滿足的同時,也明白付出和給予的快樂;“小”亦指的是小事,做公益可以滲透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愛惜自己的物品,把用不到但保存得當的舊物資捐贈給更有需要的人。
因為有這樣的榜樣力量,張凱聞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
我在學校里參與過幫助云南兒童的義賣活動,也和爸爸媽媽參與過新疆的公益活動。我會把自己穿不下的衣服和用不到的玩具拿出來捐給比我小的弟弟和妹妹們,能幫到他們我會感到非常開心。
做公益讓我覺得很積極向上,希望我和身邊的小朋友們一起把我們的愛傳遞給遠方的小朋友。
”
張凱聞同學的公益投稿
我叫張凱聞,是協和浦東校區的1D班學生。來到協和這個大家庭我覺得非常開心和光榮,這里的老師、同學們都是非常友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我爸爸也是做公益的,經常幫助新疆南疆地區的兒童和特困家庭。由于受到爸爸的耳聞目染,去年10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上海對口援疆的喀什幼兒園、福利院,為那邊的孤兒、特困兒童送上學習用品、衣物等?;厣虾V?,我們發動周邊的愛心人士,籌建了兩個“寶貝愛心活動室”,送給幼兒園、福利院的兒童們。
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公益征稿活動,讓我們協和大家庭一起參與到更多的公益活動中,為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們送去溫暖、也送去我們最真誠的愛心。
1 D班
張 凱 聞
喀什兒童福利院親筆書寫的感謝信
杰出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家長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上起著決定作用。因此,家長想讓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正直、有愛心、有行動力的人,就要讓自己先成為這樣的人。
在協和,我們不僅關注孩子們的學業發展,我們也注重他們的品格教育。很幸運,我們有這樣一群有愛心、與協和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家長們,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協和小家庭加入親子公益,也期待你們和大家分享真實的公益故事......
讓
愛
傳
遞
我們在同一個地球,
卻生活在不同環境。
愛,是最偉大的力量。
愛,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讓愛傳遞,溫暖更多人!
公 益 征 文 “號 召 令”
我有板凳,你有故事嗎?
善人者,人亦善之?!苤?/p>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向善的力量,這種力量釋放出來就匯聚成人性的溫暖。當公益成為一種最樸素的社會責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時,公益的力量也就在時刻最大化。關于公益,我們有感動,也有悲傷,但更多的是不想讓自己有所遺憾。所以,我們竭盡所能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盡心盡力去關愛身邊每一件微小的事物......無論校園內外,無論何時發生,歡迎你和我們分享你真實的公益經歷。
投稿者:協和應屆生或畢業生(包括幼兒園小朋友們)、老師、家長及家委會成員。
投稿要求:作品主題圍繞“公益” 展開,作品形式不限,可圖文、可手繪、可視頻、可采訪;可單獨投稿、可合作出品。但所有作品必須為原創,請勿一稿多投。
投稿郵箱:xiehemd@suis.com.cn